近日,包頭稀土研究院建成年產300噸儲氫合金材料的工業性試驗生產線,據了解,該生產線利用200kg中頻感應爐采用澆鑄工藝、300kg中頻感應爐采用快淬工藝研制合金產品。此生產線是“稀土系Y2FeSb2儲氫合金的制備及性能的合作研究”項目的階段性成果,據悉,該項目為包頭稀土研究院與俄羅斯羅蒙諾索夫莫斯科國立大學化學系合作項目。
近年來,包頭稀土研究院不斷加強國際合作,與瑞典、法國、德國、俄羅斯、斯洛文尼亞、日本、印度等國在儲氫、磁性材料、磁致伸縮、磁制冷、稀土選礦等領域開展了多項國際合作項目。同時,通過雙方交流以及舉辦國際研討會等,極大地提升了稀土材料研究及應用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業界人士認為,盡管我國每年儲氫、磁性材料、磁致伸縮、磁制冷、稀土選礦等工業產值為100億美元左右,但帶動的終端應用領域產值卻超過數千億美元。
但是由于我國在磁性材料、磁致伸縮、磁制冷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少核心技術專利,戰略性新興領域所需的高端磁性材料市場被國外壟斷,成為相關產業發展的瓶頸,因而應加強稀土磁性材料的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和產業化的關鍵技術創新,強化上下游產業的合作,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
在一些傳統領域,產品中加入適量的稀土,性能就會得到一些驚人的改變,因此,稀土有“工業維生素”“工業味精”等美稱。目前,稀土新材料和新產品已廣泛應用于電子信息、生物、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醫療、機械制造等主要尖端科技領域,平均3年左右就會研究出一項較有影響的稀土新功能。
可以預見,“十四五”(2021至2025年)時期將是我國稀土行業加大稀土技術研發力度,實現持續健康發展,邁上產業中高端的關鍵時期。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高速鐵路、工業機器人等產業將迎來高速發展,也將大幅增加稀土永磁電機、動力電池等稀土高端材料和產品的用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國稀土產業歷來強調樹立世界眼光,積極學習借鑒世界各國創造的稀土先進技術,并結合我國實際加以運用。包頭稀土研究院的實踐證明,國際科技合作是我國科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吸收科學技術,找尋稀土產業高端化的必經之路,因為很多稀土科技應用技術都被外國所掌握。
稀土產業作為國家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潛力巨大。下一步,我國應該實施“稀土+”戰略,不再走依賴賣原材料的老路子,在加大稀土的開發方面做文章,促進稀土新產品由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戰略優勢,形成稀土產業鏈與其他產業鏈相互支持、良性互動的格局。
伴隨著國內外稀土市場競爭的加劇,將給稀土企業的壓力越來越大。未來的市場,稀土附加值高低將呈現強者更強弱者更弱,涇渭兩分明的局面。稀土業如何加強國際技術合作,尋求稀土技術突破,對接稀土高端市場,進入發展的快車道,是我國稀土企業必須作出的選擇。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技術支持:萬戶科技